徐州市偉林木業有限公司森林經營方案摘要
1.徐州市偉林木業有限公司的基本概況介紹
徐州市偉林木業有限公司以保護、開發、利用邳州市森林資源為宗旨,充分發揮政府、市場和行業間的橋梁作用,以推動邳州市林產業的發展。公司擬通過森林認證進一步提高邳州市的森林經營水平,提升森林的生態地位,實現森林的可持續經營,并旨在幫助市內林產企業穩定和開拓國際市場,促進生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本次《徐州偉林木業有限公司森林可持續經營方案(2017~2026年)》是在森林資源報告和補充調查數據的基礎上進行修編的,森營方案修編,依據國家林業局《森林經營方案編制與實施綱要(試行)》(林資字[2006]227號)和FSC經營原則,以公司林業管理體系的進步和完善為目標,旨在培育健康、穩定、高效的森林生態系統。通過嚴格保護、科學經營、持續利用森林資源,提高森林資源質量,提高森林生產力和經濟效益,保護生物多樣性,增強森林生態系統功能,改善林區經濟社會狀況,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經營方案以構建科學的森林經營體系為主線,提出在森林經營中調整森林結構,改進森林經營模式,降低森林經營活動對生態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同時注意保持和諧的社區關系,逐步實現森林可持續經營,促進資源、環境、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
公司認證范圍包括了碾莊鎮、宿羊山鎮、戴莊鎮、車輻山鎮、邢樓鎮94個資源管理單位,以森林經營聯合認證的形式進行認證;涉及的林地總面積面積7217.57公頃,蓄積量為551168.77立方米,其中楊樹人工林6494.94公頃,蓄積量為541097.1立方米;生態林722.63公頃, 蓄積為10071.67立方米。
2.編制原則
2.1 編制的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承諾遵守森林可持續經營的原則與標準,開展森林可持續經營認證(FSC)活動,利用國際先進的經營和管理理念,著眼于林業可持續發展,一切森林經營活動必須有利于優化森林資源結構,提高林地生產力;有利于維護森林生態系統穩定,提高森林生態系統的整體功能;有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改善野生動植物的棲息環境;有利于提高森林經營者的經濟效益,改善林區經濟社會狀況,構建社會和諧、人與自然和諧,開創優質、高產、高效、持續的林業發展新局面。
2.2 編制的基本原則
。1)依法經營、區域規劃統一、互惠互利的原則---公司的森林經營活動必須嚴格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即依法經營;堅持與分區施策、分類管理政策銜接;公司的林業發展要與省、市、鎮林業發展規劃相統一;要林區附近居民的利益,處理協調好社區關系,做到互惠互利。
。2)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森林經營規劃必須符合林業可待續發展的要求,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利益。做到當代發展與未來發展、利用資源與培育資源相聯系統一。
。3)與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相一致的原則---堅持資源、環境和經濟社會協調,森林經營規劃要與國家的林業發展計劃與長遠規劃相統一,并服從社會和國民經濟的發展。
。4)遵循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相統一的原則---通過科學的經營模式和樹種合理搭配,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
。5)目標管理的原則---從林業生產的計劃制定、組織、實施及信息反饋、計劃調整等各個階段實行嚴格的目標管理,做到各項工作均能有序進行并力求產生預期的效果。
。6)科技興林的原則---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重視人才的培養,不斷提高職工隊伍的素質;保證科技投入,實行生產和科研相結合;積極開展科技創新活動,提高科技貢獻率。
2.3 編制的主要依據
《FSC中國國家森林管理標準》、《森林經營聯合認證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國家林草局《森林經營方案編制與實施綱要》(試行)(林資字[2006]227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造林技術規程》(GB/T15776—2006)、《森林撫育規程》(GB/T15781—1995)、《封山(沙)育林技術規程》(GB/T15163—2004)、《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技術規范》(GB/T15163—1994);林業行業標準《低效林改造技術規程》(LY/T 1690—2007)、《森林采伐更新管理辦法》(LY/T1646—2005)《森林資源調查報告》、《森林經營項目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森林經營項目社會影響報告》等。
3. 森林經營
3. 1 經營方針
以保護森林資源為前提,以培育森林資源為基礎,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堅持“以林為本,生態優先,分類經營,可持續發展”的方針,通過嚴格保護、積極發展、科學經營、持續利用森林資源,優化森林資源,促進經濟發展,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增強森林生產力和森林生態系統的整體功能,把邳州市林產業建設成為具有現代生態理念的“模范型”林產行業組織。
3.2 經營原則
(1)永續利用,生態優先的原則
就是在森林培育和利用的全過程中,使森林的各種效能得到持續發揮,特別是兼顧林區居民的收入、長期發展和生態保護,并始終將森林的生態效益放在優先位置。森林既是自然資源,又是構成生態環境的主體部分,隨著人類社會文明的進步和生態意識的提高,森林永續利用理論已由單一的木材永續利用轉向資源永續利用,森林永續利用有了新的內涵,其必將繼續指導森林經理的各項工作。
(2)整體保護,局部改造的原則
在保護區域生態系統的基礎上,同時對部分樹種單一、林分質量較低、生態功能低下的林分進行及時更新改造,最終建立起結構合理并能可持續保護森林及其周邊環境的森林生態系統。不在認證區內開展與FSC原則和標準沖突的活動。
(3)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原則
就是在培育過程中使森林質量不斷得到提高,各種效能得到充分發揮。生態修復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過程,充分發揮其生態功能也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
(4)科學培育,持續發展的原則
就是以先進的理論與技術為指導,按照自然規律、社會、經濟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進行森林培育?茖W培育是持續發展的前提,持續發展是科學培育的目標。
3.3 經營規劃的設計
。1)營林措施設計
營林措施內容包括更新造林、幼林撫育、林分改造、封山育林等。對宜林地和林中空地等,要限期更新造林;對生態功能低下的疏林、殘次林分應當進行補植和封育,逐步提高森林功能等級。
。2)采伐措施設計
嚴格森林采伐管理。高保護價值森林禁止一切形式的采伐,按照生態公益林、商品林不同功能類型要求進行伐區工藝設計,制定嚴格的采伐管理工作流程。FSC特別強調產銷監管鏈的管理,建立采伐規劃至木材集運、木材測量、木材銷售各個環節控制文件,使監測機構和認證機構能追蹤到每一種林產品的源頭。
。3)非木質資源經營設計
森林非木質資源與木質資源完全不同,非木質資源將其生產經營周期大大縮短,森林中的葉、花、果、草等在利用后一般只需1年時間的培育就能達再次利用的狀態,這種短周期循環利用方式不僅能提高森林資源利用率,而且能使森林經營者每年都能有穩定增長的經濟收入。發展非木質資源利用林的高效定向培育,加速非木質資源產品的開發,實施非木質資源產業化經營,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并具有以下幾個方面作用:①可以優化企業的產業結構;②通過重點選育非木質優良無性系品種,可以完善良種繁育基地和良種示范基地的種類與規模;③通過開發非木質資源產品精加工與綜合利用方法,提高產品質量與安全,可以推動企業非木質資源的栽培、利用與產業化,并產生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4)生態、社會保護措施設計
生態、社會保護措施是營林者在分析各類生態、社會因素后,由于生態環境保護和承擔社會責任的要求,而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以提高其效益或至少不降低其效益的活動。生態、社會保護措施是FSC林業管理體系的核心內容,既是可持續森林經營的目標所在,又是達到此一目標的途徑,營林者應該花大量的人力和時間搞好這一環節的工作。工作措施包括: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護林管理體系與機制、森林監測預警系統、森林生態環境保護與監測、化學藥品使用管理等。這些措施應該以FSC準則的要求為準。
3.4 社區環境的管理
FSC注重社區環境管理。社區環境管理就是對森林經營的各項外部社會因素進行有效的管理,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為實現森林可持續經營提供外部條件保障。公眾參與是森林可持續經營的主要特征之一,尊重利益相關的權利并建立良好的合作機制有利于林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其措施包括:①鼓勵各種形式的公眾參與,加強與利益相關者的交流與合作;②開展公眾教育;③尊重和保護當地居民的權益;④尊重當地傳統習俗和文化;⑤建立公眾投訴反饋機制。
3.5 評估體系的建立
。1)評估內容
對森林經營方案實施效果進行評估,主要內容包括森林資源動態和生態環境狀況以及經濟效益的評估。森林資源包括數量、質量、結構等因子,生態環境包括災害控制、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生物保護等,經濟效益包括采伐量、投入和產出等。采用森林資源信息化管理和環境監測、社會調查相結合方法進行。
。2)資源信息管理
森林資源資產動態化管理系統的建設是基于地理信息子系統和數據庫管理子系統,建立起以資源為主線的管理信息系統,建立資源數據庫、空間圖形文件數據庫,并進行多種數據的綜合分析、科學管理,提供連續可靠的數據和圖件,為公司的近期經營和長遠建設提供輔助決策的依據。從而逐步構筑森林資源信息化管理平臺,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林地林權管理、森林資源監測、森林資源利用管理和森林資源監督等基本政策和制度,逐步使公司森林資源管理工作走上規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軌道。
。3)環境與社會影響評估
環境影響評價,包括營林前的環境影響預測和營林中的環境影響結果分析。評價的結果應該用于營林操作之中,評價提出的關于生態環境和社會保護方向的措施應該能在實際操作中得到落實,并配合環境監測檢查相關措施落實的情況。
環境監測包括林業管理的、生態的和社會因素的監測,是利用儀器設備和技術手段,了解森林生長、生態保護和社會利益的信息,促進生態、社會保護和森林可持續發展。
4.經營規劃
4.1 森林經營區劃
4.1.1生態公益林布局
公司認證范圍內共區劃有生態公益林面積722.63公頃。
生態公益林中主要的樹種有側柏、女貞、銀杏、板栗、欒樹、櫸樹、柳樹、刺槐、國槐、水杉、馬尾松等。
邳州市非常重視森林生態建設。根據《國家林業局財政部重點公益林區劃界定方法》和《江蘇省重點公益林區劃界定辦法》,結合我市實際情況,確定區劃原則:①生態優先,確保重點;②因地制宜,因害設防;③集中連片,合理布局;④穩定林權,體現自愿。確定生態區位:①國家級重點公益林區位,運河兩岸重點部位;②省級公益林區位,省級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小區、主要河流兩岸、國道、省道兩側、山體坡度36°以上遭創難更新林地、省級以上命名的森林公園等;③因國民經濟發展和生活環境相適應,市級確定需要保護的森林、林木和林地。根據上述生態區位原則,全市進一步進行了系統、科學的區劃。生態林的開發利用必須堅持以保護為主,妥善處理保護、利用和發展三者關系,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根據不同生態林所處位置的重要性及今后發展需要,可以將林地現有生態林管理時,應分別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
公司現有生態林面積只占認證林地面積的10.01%,樹種以側柏、銀杏、女貞、欒樹、刺槐、國槐、柳樹、水杉等鄉土樹種為主。
4.1.2商品林布局
用材林經營重點是調整其樹種結構,通過主伐低效林分改造減楊木純林,增加闊葉樹種的比重。針對部分楊木中幼林密度仍然偏大的實際,推廣強度間伐技術,使林分平均徑階提高一個檔次,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同時,針對市場需求的實際,因地制宜,提高出材徑級,提高用材林的經濟效益。根據以下原則促進原有楊木生長:
。1)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原則;
。2)集約經營和充分利用自然力相結合的原則;
。3)定向、速生、豐產、高效、優質和林地持續利用并重的原則。
認證范圍用材林、生態林面積、蓄積統計表
統計單位 |
用材林 |
生態林 |
合 計 |
面積 |
蓄積 |
面積 |
蓄積 |
面積 |
蓄積 |
車輻山 |
1264.05 |
84063.4 |
208.83 |
311.54 |
1472.88 |
84374.94 |
戴莊鎮 |
512.3 |
35297.6 |
165.75 |
7521.54 |
678.05 |
42819.14 |
碾莊鎮 |
1785.21 |
177605.98 |
107.92 |
144.49 |
1893.13 |
177750.47 |
邢樓鎮 |
1440.88 |
116761.71 |
138.72 |
0 |
1579.6 |
116761.71 |
宿羊山 |
1492.5 |
127368.41 |
101.41 |
2094.1 |
1593.91 |
129462.51 |
合 計 |
6494.94 |
541097.1 |
722.67 |
10071.67 |
7217.57 |
551168.77 |
4.2森林培育
4.2.1更新造林
采用自然更新和造林更新相結合。自然更新主要通過保留林下幼樹,逐年撫育間伐。更新造林時,因地制宜,選擇經濟價值較高的鄉土樹種,合理規劃造林地點、密度和選擇合適的造林時間。
4.2.2森林撫育
森林撫育的目的是調整樹種組成與林分密度,平衡土壤養分與水分循環,改善林木生長發育的生態條件,縮短森林培育周期,提高木材質量和工藝價值,發揮森林多種功能。
撫育采伐是森林撫育的中心環節。人工整枝、林地管理是森林撫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產技術部要根據公司經濟條件,森林的生長發育狀況與培育目標將各種撫育措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應用到營林生產中,建立起優質高產的森林產業。
用材林,特別是集約經營用材林(含工程造林中的用材林)最主要的營林措施是撫育采伐。在進行撫育采伐時,要嚴格按管理程序操作,切實保證作業質量,嚴禁借撫育為名攫材,采好留壞,破壞森林資源。
4.3森林采伐
根據采伐的要求,各農技推廣中心及林場制定了采伐計劃。每年的森林采伐標準根據下表執行。
4.3.1伐區設計
根據森林經營的目的、林分特征、樹種更新特點及立地條件,按照有利于水土保持的要求,因林因地制宜地選擇適宜的采伐方式。根據當地植被、氣候、土壤、地形地貌等生態因子以及多年經營的習慣,一般常用的采伐方式有皆伐、擇伐二種類別。
皆伐作業設計要點:(1)皆伐作業經營強度大,一般適用于人工成、過熟林和立地條件好、植被恢復迅速的天然林;(2)采用塊狀采伐,皆伐面積的最大限度及隔離帶的設置應執行《森林采伐更新管理辦法》(皆伐面積一次不得超過5公頃(特殊情況如因抗旱、排澇和防洪等水利工程需要對河道清淤、堤堰加固,經水利、林業等主管部門批準須采伐林木及承包合同到期終止的除外),坡度平緩、土壤肥沃、容易更新的林分,可以擴大到20公頃)。
擇伐作業設計要點:(1)擇伐作業不破壞(或少破壞)森林的防護功能,伐后與周邊森林形成垂直郁閉結構的異齡林,適用于復層的異齡林和森林撫育采伐;(2)蓄積量的擇伐強度、伐后郁閉度應根據相關規定;(3)采伐木要優先選擇生長不良、病腐木及對周圍目的樹種生長有較大影響的有害木,再依據培育目標分別按徑級或樹種選擇采伐木。
4.3.2年伐區配置
徐州偉林木業有限公司FSC認證區楊樹采伐控制量為24800方,但在可以允許范圍內適當調整。商品村出材率按80%計算可出材19840立方米,枝丫材(直徑小于6cm的技梢)按20%計算得4960立方米,枝丫材的容積率為0.83,即每方枝丫材折合0.83噸,計折合4117噸。
徐州偉林木業FSC認證區林木采伐計劃表
鎮 名 |
林木采伐量 |
商品材數量
(立方米) |
枝丫材數量 |
面積(公頃) |
蓄積(立方米) |
方數 |
噸數 |
車輻山鎮 |
45 |
3797 |
3038 |
759 |
630 |
戴莊鎮 |
23 |
1926 |
1541 |
385 |
320 |
碾莊鎮 |
95 |
7998 |
6398 |
1600 |
1328 |
邢樓鎮 |
62 |
5254 |
4203 |
1051 |
872 |
宿羊山鎮 |
70 |
5825 |
4660 |
1165 |
967 |
合 計 |
295 |
24800 |
19840 |
4960 |
4117 |
要合理和最大限度地利用木材,以減少木材浪費。對技丫材和壞材、劣材等要全部收集利用。
4.3.3采伐作業
楊樹采伐作業要嚴格按照《森林采伐作業規程》和《木材生產安全操作規程》的有關規定執行,采伐技術要規范,安全措施要有保障。
對河道兩側林木的采伐要嚴格按照緩沖帶管理的相關要求執行。不合理的生產作業方式會導致嚴重的土壤侵蝕和水土流失,進而影響周圍的水體水質。
5.森林健康與保護
5.1森林防火
提高對防火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深入開展森林防火宣傳教育,提升全民防火意識,形成全民防火的局面。
加大森林防火“四網二化”的建設力度,即火險預測預報網、了望監測網、通信網、阻隔網和撲火隊伍專業化、撲火手段機具化。
實施火源安全管理措施,加強生物防火林帶和遠程監控體系建設,確保預防工作落到實處,做到防患于未然。
要強化護林員隊伍管理和建設。整合護林隊伍,林護林員和監督員、防火巡視員,要落實職責加強考核,制定切實的制度和明確的章程,獎懲分明。
以“預防為主、科學防控、依法治理、促進健康”為指導方針,加強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體系、檢疫檢查體系和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點建設。重點做好松材線蟲病防范、楊木林經濟林病蟲害防治、苗圃病蟲害防治、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積極開展生物防治工作的研究,結合現代科學技術手段,避免環境污染。
5.2生物多樣性保護
規劃了生態公益林和自然保護小區,對珍稀動植物進行嚴格保護和監測。同時,制定了楊木純林改造計劃,營造楊木闊混交林。在經營措施上,以降低經營強度為主導,保護地面植被和闊葉林,防止水土流失和降低其它自然災害幾率。
6. 生態環境保護與監測
6.1森林資源保護和監測
森林資源包括林木、林地、野生動植物、非木質資源等。通過制定各類森林資源監測措施達到保護、持續發展、科學經營、永續利用森林資源的目的,并將監測結果及時反饋到森林經營實踐,從而持續提高森林經營水平,實現徐州偉林木業有限公司資源節約、環境良好、森林可持續經營的總體目標。
森林資源監測內容包括:林木生長量、生長環境(水、肥、氣、病蟲害、森林火災、外來生物、土壤、人為活動等)、生物多樣性及產銷監管等,以及時掌握森林資源和環境狀況,為改進經營方案提供依據。
6.2化學藥品使用管理
根據國家《廢棄物管理辦法》和《危險化學品泄漏應變指引》指導在造林、辦公和生活過程中所產生和泄漏的化學藥品、容器、液體及固體廢棄物等的處理以防止環境污染。
同時計劃化學品使用面積和數量逐年下降,在2026年后化學品使用面積控制在3%,以內,10年以后不使用任何農藥,采用生物、人工防治等技術。
當前有些交通便利的楊木林在使用化肥,為了減小肥料使用對環境的不良影響,我們將逐步使用有機肥、復合肥和農家肥(廄肥、堆肥等),來替代目前使用的化肥。計劃化肥的使用量逐年減少,復合肥和有機肥的使用量逐年增加,在2026年后化肥的使用量減少到2%以下。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2022年森林監測報告概要
|